王宫里遗迹 位于全北益山市王宫面,是百济王室为补充首都泗沘的不足而兴建的复都遗迹。 王宫里遗迹建于龙华山山脊末端低矮的山坡上。为修建王宫铺地,开展大规模土木工程,削低地势较高的地方,填土筑高地势较低的地方。建造宫墙的地方,削低其外部,使王宫内部比宫墙外部高三、四米。
这样的空间布局是为使王宫中间高、四周低,从宫墙外部看,王宫显得更加庄严。从1976年启动的长达30余年以上的考古调查揭开了王宫里遗迹的面纱,使其全貌浮现于世。
王宫里遗迹由百济王宫相关设施、生产金、琉璃等的工房设施、寺庙组成。王宫相关设施有长方形的石筑宫墙、东西石筑台基、建筑遗址等。大型建筑遗址可推测为正殿,它的发现揭晓了百济王宫的形制结构。这一建筑遗址的规模与形制结构类似于扶余官北里遗迹发现的建筑遗址。这一王宫后来用作寺庙使用,具体时期有百济末期(七世纪中期)、统一新罗初期(七世纪末期)两种不同的说法。王宫里遗迹内的五层石塔是用作寺庙使用的佐证。
宫墙是守护宫殿的围墙。宫墙规模为东墙492.8米、西墙490.3米、南墙234.1米、北墙241.4m,墙宽3至3.6米,呈长方形。附属设施有水口、石筑排水路、暗渠、四处门遗址。从东壁南侧宫墙确认宫墙结构,有两层石筑台基,残存高度一米,推测在其上部覆盖瓦顶。此外,经调查确认王宫内部,南侧有仪礼、政治相关的建筑遗址;北侧有休息空间——庭园(后园)、手工业工房等。
王宫的全体布局是基于二比一、一比一的比例精心设计的,宫墙南北(492.8米,490.3米)、东西(234.1,241.4米)长度比例为二比一。王宫内部空间则依照一比一的比例分割利用南、北侧空间。将重要生活空间配置在王宫南侧,将后园设在北侧的这种布局也见于中国、日本的古代王宫当中。王宫里遗迹显示古代东亚人积极交流分享建造王宫的原理与技术。
石筑台基是建筑的平坦底座,用以承托建筑,依照一定比例划分宫城内部空间,经调查确认有四处东西石筑台基、两处南北石筑台基。石筑台基是先整齐堆放石材,然后利用粘土、杂石来填满夹层后筑成。现在残留两米左右(六至七层)。南侧空间用四层石筑台基划分出四个空间,大概呈二比一的比例。
关于石筑台基的高度,第一东西石筑台基高两米,其余是0.5至一米,可见百济人依照二比一、一比一的比例来划分空间。
推测为正殿建筑的大型建筑遗址(东西35米、南北18.3米)是在第一东西石筑台基前边发现的。这一建筑遗址的形制与规模类似于在扶余官北里遗迹发现的建筑遗址,在王宫内的建筑当中规模最大。大型建筑遗址位于王宫的中心线上,尽可能将建筑贴近第一东西台基一侧,确保从中门到建筑的宽广空间,举行朝会,由此可见这是正殿性质的叠层建筑。
经确认,在东西石筑台基3正前方发现的建筑遗址当中,基台采用了瓦积基坛(用瓦片堆砌的平台)的构筑方式。由于这样的瓦积基坛也曾出现在扶余地区的百济时代王宫遗迹和寺院遗迹当中,因而受到关注。
王宫北区发现庭园相关设施,庭园内利用奇岩怪石、长条石、河卵石微缩自然景观修建,其内部的莲池不是死水,而是池水循环的。故此,由为庭园引水的储水槽、观赏出水的庭园中心设施、调节水槽水量的排水设施、庭园出水的积水设施、出入设施、亭子等组成。庭园北侧的后园里还发现向庭园供水的U字形换水口、曲水路。
史书早有关于百济庭园风格影响日本庭园的记载,详情却一直不得而知。在王宫里遗迹发现泗沘时期王宫的庭园后,方可确认从中国开始经百济传入到日本的庭园文化交流内容。此外,王宫里遗迹庭园里发现的奇岩怪石当中有太湖石或被称为鱼鳞石的中国石材,这充分说明当时百济文化已具有国际性。
王宫里遗迹出土了金、银、琉璃产品及其材料、熔炉、炉渣、送风管等多样的与生产有关的遗物。由此可见王城内部有属于王室的手工业工房。
工房遗址南侧还发现东西方向并列的三间大型公厕,一号大型公厕规模长度10.8米、宽度1.8米、深度3.4米。这一大型公厕遗构曾供居住在王城内的官员或宫人使用,是在韩国内首次发现的古代大型公厕,也是可与临国日本的公厕对比研究的重要材料。
王宫里遗迹始建的时候用作王宫,七世纪以后却用作寺庙。因此在改造为寺庙的过程中,拆除了新建塔、金堂、讲堂等重要设施位置上的原本建筑,其余建筑继续使用。在转为寺庙的具体时期方面,学界尚未形成共识,对石塔等寺庙相关设施的说明予以省略。